- Feb 10 Fri 2012 17:26
寄不出去的信: 我是你的廚娘
- Feb 09 Thu 2012 20:51
寄不出去的信: 我是你的天使
女人在感情裡可以扮演的角色有多少?其中有快樂的、有甜美貼心的;也有委屈的、憤怒難平的,男人隨興所欲的反應左右了劇情發展。
開端總是甜蜜而美好的,為了守護這份得之不易的感情,兩人都願意拋去那個積習難改的自己。但自私的一面卻隱隱藏在背後,蓄勢待發,日久終見人心。熱淚期望回復最初的良善與愛,錢與虛榮仍蒙蔽了你的心靈,只能冷眼看著故事走調...。
把扮演過角色與故事,寫成一封封寄不出去的信,在傷心失落之餘,留下回憶將你看清。也看你如何不在乎別人對你的看輕。
- Jul 22 Fri 2011 19:50
你靠邀所以我靠邀
請原諒我, 被一段吐血對話撥撩起寫一篇靠腰文的慾火.
朋友抱怨話難免, 有時好友間就是苦水吐來吐去, 有解壓止痛作用; 但頻率(每次聊天都以抱怨他人為主題, 三句不離自己的煩惱, 不管別人在忙或是心情比他更差)以及深度(只想在怨念苦海裡浮沉, 中毒已深, 你丟救生圈還怪你為什麼要救他..; 或是本來好言安慰卻反而被惡劣態度搞的很毛) 指數已破表, 讓人徒然產生"齊天大聖東遊記"裡看守唐僧的牛魔王嘍囉, 不想再聽只想切腹自殺的感覺....,對這種人, 最好敬而遠之以保身心健康. 不幸像我一樣遇上了, 只求輕鬆全身而退, 並諄諄告誡自己"下次我再花時間安慰你, 我就是豬!!"
警語 : 親愛的朋友們, 以下內容不雅被列為輔導級, 請自行參酌是否收看, 若要趕跑身邊朋友, 歡迎取用模仿, 一切免費….
- Jan 31 Mon 2011 18:06
不是勝犬也不是敗犬, 我是一隻幸福的病犬..
過生日的隔天, 居然發燒感冒在家躺一天, 希望不是個兇兆..
日本曾出版過單身女性為自我發聲的暢銷書"敗犬的遠吠", 轟動一時, 文中將社會眼光對女性的不公平赤裸裸披露出來, 直指女人年至30歲是否結婚生子被視為個人價值的分水嶺,並寫下了尖酸犀利的社會註解 :
- Oct 20 Tue 2009 00:55
Leaving woodstock
1960年代,是每個人都想發掘自我的時候。Woodstock是個有趣又迷人的勾子,引人加入愛與和平的嬉皮式狂想,在大杯大杯啤酒入喉、大麻布朗尼甜點與LSD弄的人頭暈眼花,一切虛無縹緲之際,那一個瑟縮在內心角落的真實自我,就這麼釋放出來,與原本的循規蹈矩甚至做作忸怩大異其趣。
沒有人知道自己骨子裡是什麼樣的,直到woodstock為他們帶來那麼一段生活上的改變。Elliot終於與男人忘情擁吻、並鼓起勇氣表達離家的決心;原本始終沉默是金、毫無元氣的Elliot's father發掘了談天與整天忙碌的熱情;總大嗓門頤指氣使的Elliot's mother跪在衣櫥滿滿的私房錢上,坦誠了她的自私與不安。舉行音樂會的過程裡,每個人都失去了一些,有的是包袱、有的是不必要的自尊,最後卻也獲得了更多,李安的家庭劇風格,我喜歡。
曾遇到一個男孩,冷漠到感受不了愛與快樂,我曾想,若拿塊marijuana brownie塞進他嘴裡,是否就能讓旁人看看他為何封閉自己?他是不是害怕展現心底深處那一面?那一面能有多糟?
- Oct 12 Mon 2009 01:04
籠中的金絲雀7
酒店與釣蝦場
每晚12點一到,就是小小鋼琴酒吧的放飯時間,公主輪流到廚房享用廚師巧手烹煮的美味消夜,在短短的十幾分鐘裡,每個人都可以占據廚房的一角,安安靜靜地或吃或發呆休息,沒有人打擾,今晚廚師特地熬了香菇雞湯給大伙兒補一補,但嘉芯沒有胃口,只是抽著菸胡思亂想些工作心得。她呆呆地盯著嘴裡吐出的煙,思緒也跟著煙絲飄呀飄的,她總不解,有錢有勢的男人想近女色,為什麼要用這麼迂迴的方式:花大錢喝花酒、開開黃腔吃吃豆腐、搞些若有似無的曖昧、偶而被拒絕吃吃排頭...為什麼不乾脆直接買一夜春宵?
- Sep 16 Wed 2009 01:01
So hard to say goodbye
Dear Emily,
一到經前的憂鬱期,我就更想妳。我的MSN上仍然掛著妳的帳號,但是已經不會再上線,親熱的叫我寶貝,搞笑一番安慰我;也沒有來自妳的週末邀約,要我打起精神dress up到夜店施展一下girl power;假期也沒有一早精神抖擻的來電,拉我這個見光死的夜行動物一同爬山賞花郊遊踏青。我不時想起妳。
- Oct 17 Fri 2008 00:13
我想你,但我不會去找你,我只期待被你找到。
在十多個小時的航程裡,「偷情」這部電影的情節不斷的湧現在腦海裡,眼淚讓我的視線一片模模糊糊。 電影一開頭,裘德洛見義勇為的將出了車禍的娜塔莉波曼送醫,兩人因此種下奇妙的緣份,裘德洛問她為何遠從紐約來到倫敦,她直率的回答說是因為跟一個男人分手了。他好奇娜塔莉是否心存依戀,她搖搖頭:我從不離開我愛的人。意謂著若還不捨就會留下,甘心離開便是死心的時候。
倘若你愛的人已不再愛你呢?能堅持一份信念和一個薄弱的希望留下嗎?還是識趣的黯然離開?你會主動選擇去、還是留?
- Apr 02 Wed 2008 01:47
籠中的金絲雀6
再教育(2)
京樺天生是吃公主這行飯的料,當初也沒多少人提點她,就懂得保持安靜好好觀察,理性的人格特質更讓她保持頭腦清醒,不會被客人的花言巧語騙了去、讓客人獻一點殷勤就頭暈,也不會對客人濫用自己的同情心。這裡說濫用同情,指的是對那些沒錢的失意男人、或是非主客的小ㄎㄚ,不需要多花時間聊天,也不必給予太多服務。
- Mar 19 Wed 2008 23:31
社會新鮮人的面試鮮事
也許是這份不信任感使然,新鮮人的面試更是戰戰兢兢,每個應試問題都馬虎不得,編造一套美麗的官方說法來應付詢問並不足以讓人印象深刻;過度表現真正自我又顯得天真的可笑。也因為在初見面時給予良好印象並適度展現能力並不容易,市面上還有「面試顧問」這個行業做補救教學,教你怎麼穿著與應答,工作人雜誌也不時有文章教導新鮮人,要得體、要誠實、要懂得問問題,好讓企業更想雇用你。
- Mar 03 Mon 2008 01:24
中西手機文化大不同
身為一個道地的台灣人,我與大部份在地人共享相同的手機文化史。
我大一才有第一支手機,現在聽來似乎是個天方夜譚,因為連我讀國中的外甥女背包裡都有支彩色螢幕行動電話,與家人隨時保持連繫,讓家中有女初長成的家長能夠安心。但我剛擁有手機的時候,算是行動通訊的工業革命時代,普及率不高、收訊涵蓋率也不佳,往往一進地下室手機就如廢鐵;花上高昂代價買新上市的手機,卻是黑白螢幕加上呆板字型,總讓我聯想到電子計算機;照相錄影更是連想都不用想,有個聲控播號就該偷笑了。雖然功能那麼有限,行動電話在當時算是個科技新玩意,大家莫不希望存錢買隻拉風手機、走到哪都要檢查一下收訊、手機一響便停下手邊的事,一邊喂個不停一邊找個收訊最穩定的角落。在大學校園裡,上課基本上是禁止開機的,但同學們都只是悄悄將它調整成靜音,電話一響就趁教授不注意時彎下身偷偷接聽,而一下課不是忙著撥打電話就是收簡訊,這些基本上都是台灣人的手機使用常態。
- Feb 27 Wed 2008 21:43
媒體!霉體?
有時候,記者的文章或問的問題讓人跌破眼鏡,往往是在於它傳達了似是而非的價值觀。其實也不能怪記者,大家不過是平凡人,只是在專業領域裡,掌有文字權利者犯了一般人犯的毛病,是值得被探討的。
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上網快速消化即時新聞是許多人的習慣,但去年一篇簡短的網路新聞,卻讓邊吃麵邊上網的我差點嗆昏。故事是這樣的:一位八十多歲的退休榮民,月領三萬多退休俸,還有兩棟房讓他當包租公,他卻選擇到廟前行乞度日,自稱打發時間,還和7-11一樣全年無休。常常施捨他的一位老婦人,則以賣花為生,記者先講述了老先生的特異行徑,再與賣花阿媽兩相對照,文末結論:「伸手不伸手,這兩位老人家,展現了不一樣的人生觀。」
- Feb 01 Fri 2008 14:38
只要有心,人人都可以查到文章出處----請別低估google的力量!
我嘆了口氣,一方面聽到了台灣人在國外唸書出了這種包,心裡難免怪怪的;另一方面想著,語言能力待加強,才需要語言課的幫助,若連學習課程的小文章都想用偷懶法解決,進入研究所後,學期動輒10頁以上的報告與論文怎麼寫的出來?在網路上快速東抄一點西抄一點的同時,她應該沒想到會被用同樣copy-paste的方式回敬,弄的偷雞不著蝕把米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