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生日的隔天, 居然發燒感冒在家躺一天, 希望不是個兇兆..
日本曾出版過單身女性為自我發聲的暢銷書"敗犬的遠吠", 轟動一時, 文中將社會眼光對女性的不公平赤裸裸披露出來, 直指女人年至30歲是否結婚生子被視為個人價值的分水嶺,並寫下了尖酸犀利的社會註解 :
過生日的隔天, 居然發燒感冒在家躺一天, 希望不是個兇兆..
日本曾出版過單身女性為自我發聲的暢銷書"敗犬的遠吠", 轟動一時, 文中將社會眼光對女性的不公平赤裸裸披露出來, 直指女人年至30歲是否結婚生子被視為個人價值的分水嶺,並寫下了尖酸犀利的社會註解 :
1960年代,是每個人都想發掘自我的時候。Woodstock是個有趣又迷人的勾子,引人加入愛與和平的嬉皮式狂想,在大杯大杯啤酒入喉、大麻布朗尼甜點與LSD弄的人頭暈眼花,一切虛無縹緲之際,那一個瑟縮在內心角落的真實自我,就這麼釋放出來,與原本的循規蹈矩甚至做作忸怩大異其趣。
沒有人知道自己骨子裡是什麼樣的,直到woodstock為他們帶來那麼一段生活上的改變。Elliot終於與男人忘情擁吻、並鼓起勇氣表達離家的決心;原本始終沉默是金、毫無元氣的Elliot's father發掘了談天與整天忙碌的熱情;總大嗓門頤指氣使的Elliot's mother跪在衣櫥滿滿的私房錢上,坦誠了她的自私與不安。舉行音樂會的過程裡,每個人都失去了一些,有的是包袱、有的是不必要的自尊,最後卻也獲得了更多,李安的家庭劇風格,我喜歡。
曾遇到一個男孩,冷漠到感受不了愛與快樂,我曾想,若拿塊marijuana brownie塞進他嘴裡,是否就能讓旁人看看他為何封閉自己?他是不是害怕展現心底深處那一面?那一面能有多糟?
Dear Emily,
一到經前的憂鬱期,我就更想妳。我的MSN上仍然掛著妳的帳號,但是已經不會再上線,親熱的叫我寶貝,搞笑一番安慰我;也沒有來自妳的週末邀約,要我打起精神dress up到夜店施展一下girl power;假期也沒有一早精神抖擻的來電,拉我這個見光死的夜行動物一同爬山賞花郊遊踏青。我不時想起妳。
在十多個小時的航程裡,「偷情」這部電影的情節不斷的湧現在腦海裡,眼淚讓我的視線一片模模糊糊。 電影一開頭,裘德洛見義勇為的將出了車禍的娜塔莉波曼送醫,兩人因此種下奇妙的緣份,裘德洛問她為何遠從紐約來到倫敦,她直率的回答說是因為跟一個男人分手了。他好奇娜塔莉是否心存依戀,她搖搖頭:我從不離開我愛的人。意謂著若還不捨就會留下,甘心離開便是死心的時候。
倘若你愛的人已不再愛你呢?能堅持一份信念和一個薄弱的希望留下嗎?還是識趣的黯然離開?你會主動選擇去、還是留?
原來不想在網誌裡寫些生活瑣碎的心情紀錄,但還是忍不住。我是個平凡人,在生日違反自己立下的網誌規則,流露一下平凡的自我,不為過吧?
偷懶了近兩個月沒有寫作,我忙畢業、忙搬家。從最後一份take home final點下傳送鍵寄給教授開始,不到兩星期的時光,打包、賣掉我帶不走的、寄送我想帶走的、跟朋友們踐行,老實說,到搭機回台的前幾小時,我還在與行李奮戰,企圖將忘記裝箱的衣物硬塞滿已經飽和的箱子,拉鍊幾乎爆開,能完整無缺托運回國,實屬奇蹟。總之,我就這麼看似匆匆忙忙的離開了紐約。